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大数据助力贫困生成长

来源:    时间:2021-11-09 14:34:55

  探索
  大数据助力贫困生成长

大数据画像能为贫困生成长带来什么

  今年9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杨浩(化名)独自来到2000多公里之外的安徽师范大学,这位大一新生看到床上铺好了卧具,桌上洗漱用品一应俱全,他给奶奶打了个电话,“我在学校一切都好,什么都不缺。”

  早在学校给杨浩建档时,就已经将他的家庭情况记录在学校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上了。为了帮助这个从小失去父母关爱、由奶奶拉扯长大的男孩消除异地求学的后顾之忧,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他报到前就做好了准备:免学费、发放生活补助、报销机票、买齐生活用品……

  “利用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我们第一时间生成与家庭情况相匹配的资助方案。资助早一点送到,学生与学校的情感纽带就早一点建立。”该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晓宇说。

  他口中的“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是学校自主研发的数据抓取和分析系统,能对所有学生进行全方位画像,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量身定制“菜单式”资助方案,实现精准识别、资助、育人和评估,绘就贫困学子成长之路。

  科技手段结合人文关怀

  据介绍,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关联校内学工、教务、研究生、总务等8个部门的11个业务系统,准确采集学生的家庭经济详情、日常消费数据、学业分数、奖助记录、班级考勤、宿舍门禁、素质拓展、就业升学等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设计9个二级指标、79个观测点,构建数学模型,建立量化认定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我们根据多年学生工作和贫困生认定经验反复论证制订的,每个观测点都经过仔细推敲,做到既能区分是否是贫困生,又能区分不同困难等级。”平台主要研发人、该校学生处副处长项家春介绍。

  以二级指标住房情况为例,有房还是无房、农村自建平房还是楼房、租房还是购买商品房、人均住房面积多少,7个观测点均有不同分值比重,再辅以家庭成员情况、收入负债等指标,便能衡量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项家春说,过去,学生困难等级认定,可能有学生通过“比惨”来争取“同情分”,测评小组对学生家境情况的判定也存在主观性,甚至无意中造成对学生心理的二次伤害。而现在的评议机制,更多是核实系统赋分与教师平时的观察是否一致,排除了人为干扰因素。

  为了验证画像的准确性,该校从2019年开始进行实地回访验证。每年随机抽取一市一县,学校工作队驻点一周,通过走访居委会、物业、邻居及学生家庭,核查学生家庭真实经济状况,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这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诚信教育。

  然而,学生经济困难情况是动态变化的。该校又将数据库关联学生档案,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动态监测分值也随之变化。“这样一来,不再需要学生反复填表,或是到地方政府开证明盖章。”项家春说。

  该校历史学院辅导员宫超认为,“线上量化测评+线下民主评议+实地回访验证”的贫困生认定模式,有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呵护困难学生心理健康。

  灵活:总有一款资助适合你

  “同学你好!学校了解到你目前生活存在困难,向你校园卡打入500元生活补贴,帮助你缓解压力,希望你能够安心学习。”这是该校2018级法学院学生梅林(化名)在端午节前收到的一条短信。

  起因是智慧资助大数据平台发出了梅林同学的消费异常预警,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金捷老师收到提示后,仔细查看了该同学的消费记录:5月7日-6月7日,她的单次最高消费额都不超过5元,总消费额也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辅导员对接核实后,资助管理中心为她提供了“一卡通隐形资助”项目。

  “平台会跟踪分析困难学生在校消费情况和生活费来源,构建数学模型计算资助需求,实施消费预警和资助预警,实现‘一生一策’精准帮扶。”金捷介绍,资助经费点对点发放,不需第三方证明。“总有些懂事的孩子节俭得让人心疼,我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帮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安心读书。”

  刘晓宇介绍,对于老少边穷地区学生,系统定期推送路费和日常生活补助;对于家庭突遭重病或自然灾害的学生,系统及时推送临时困难补助;对于短期内无法缓解家庭困难的学生,系统会提示办理助学贷款,并提示所需材料和办理流程。

  今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7月21日凌晨,安徽师大立即启动“一缕阳光”应急微资助项目,根据受灾程度,按照500元/人和1000元/人的标准向86名受灾学子发放资助资金5.5万元,次日,资助金“到卡”。

  “‘应急微资助’是智慧资助体系中最灵活的资助方式。”项家春说,大到家庭突发变故,小到一套考研辅导书、一件棉衣、一张返乡车票,学校都能及时提供帮助。

  仅2020年,该校有23154余人次困难学生获各类资助共计3047万元。

  意义:聚焦贫困生成长发展

  “只有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才能切实改变他们的家庭面貌。”该校党委书记胡朝荣表示,由于受家庭经济背景、义务教育背景、社会交往背景等影响,经济困难学生比普通大学生需要更多支持,这就需要学校在保障型资助基础上,更加注重为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引。

  近年来,安徽师大探索设立了十一个大类的成长型支持项目,帮助贫困生在学习培训、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升。再通过育人效果评分,找出贫困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自动推荐其参加相应项目。

  曾在高中因贫困辍学的2018级社体专业本科生蔡张飞,在大学期间得益于平台精准资助和项目引导,最终自立自强、携笔从戎。退役复学后,平台经常针对他的成长经历推送信息,引导他参加支教志愿服务、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等活动,他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每次支教时看到孩子们,我就想起我的童年。走出乡村,才能更好地改变乡村!”蔡张飞说。

  该校还创建面向贫困学生的“开放式”教学与实践活动平台——“苔花”励志班,构建理想信念、励志自强、感恩奉献等模块课程体系,注重解决贫困生在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方面的难题。

  “苔花”班有个特殊的设计——每周举办一场周末剧场,同学们将资助育人故事搬上舞台。最近一期节目就讲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贫困生如何在理论宣讲过程中找到自信和方向的故事。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命运不同,成长环境各异,但一定要把握学习机会,就业改善的是家庭的困局,事业改变的是国家的面貌。”梅林就是“苔花”班优秀学员,她还是2021年学校资助宣传大使,经常向身边同学宣讲政策。

  该校一项调查显示,相较于全校平均水平,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率要高出3.48个百分点,升学率高出9.33个百分点、奖学金获取率高出7.06个百分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通讯员 田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禹】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